笔趣阁 >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> 第257章 大酬宾

暮色早早裹住了大营村,远处的蔬菜大棚成了模糊的白色轮廓。看小说就到WwW.BiQuGe77.NEt

傍晚七点,李卫东家闲置的地里已经热闹起来,泥土混着木炭的气息在空气中散开。

李哲蹲在地上,手里捏着块红色方砖,正仔细调整着垒好的简

周一的清晨,蜀香居后院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柴火香。天刚亮,老王已经拉着满满一车的新鲜猪肉和鸡赶到了门口,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比往常更急促了一些。

“老陈,今天这批货可不轻啊”老王一边卸货一边喊,“你那边人手够不”

厨房里,老陈正站在灶台前检查锅里的红烧肉,火候刚好,汤汁浓稠,肉香四溢。他擦了擦额头的汗,应道:“够不够也得顶上,这阵子哪天不是人手紧张”

小赵已经穿戴整齐,站在案板前切肉,动作比前几天熟练了不少。他一边切一边念叨:“肥瘦搭配均匀,火候要稳”

“你小子,别光念叨,得用心。”老陈走过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记住,做菜是门手艺,更是门心术。”

“我记住了,师傅。”小赵点头。

厨房里,几个新来的学徒正在忙碌地洗菜、剥蒜,动作虽然有些笨拙,但都很认真。一个叫小李的学徒一边切姜片一边偷偷问旁边的小王:“你说咱们以后也能做出像老陈那样的红烧肉吗”

“当然能”小王低声回道,“只要用心学,肯定能。”

“用心学。”小李重复了一遍,眼神里多了一丝坚定。

前厅里,林巧梅正在指挥服务员布置餐桌,谭静雅则在检查菜单和点餐系统。今天菜单上新增了一道“外婆炖鸡特制版”,是李哲亲自调整的配方,加入了更多的香料,并延长了炖煮时间,让味道更加醇厚。

“今天电视台的人还要来,大家打起精神。”林巧雅叮嘱道,“不能出一点差错。”

“放心吧,梅姐。”服务员小张自信满满,“我们昨晚演练到很晚,连端菜的角度都练过。”

“那就更好了。”林巧梅点头,“记住,我们不是在端菜,是在传递温度。”

中午时分,餐厅已经人满为患。门口排起了长队,空气中弥漫着红烧肉和炖鸡的香气,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。

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孩子走进餐厅,坐下后翻看菜单,指着“外婆炖鸡特制版”问服务员:“这是不是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样”

服务员微笑着点头:“我们用的是最传统的做法,加上一点李老板的秘方,味道更浓一些。”

“那来一份。”男人点头,“让我儿子也尝尝我小时候的味道。”

与此同时,后厨里,老陈正带着几个学徒炖鸡。他一边翻动锅里的鸡肉,一边讲解:“火候要稳,先大火逼出油脂,再小火慢炖,最后大火收汁。记住,火候是灵魂。”

“火候是灵魂。”几个学徒齐声重复。

“还有,炖鸡的香料要搭配得当。”老陈继续讲解,“多了太冲,少了没味。得找到那个平衡点。”

小赵在一旁默默记下,眼神专注。

“你小子,现在学得挺认真。”老陈看了他一眼,“以后能不能接我的班,就看你自己了。”

“我一定努力”小赵郑重地点头。

傍晚时分,电视台的直播如期进行。镜头扫过后厨,老陈正在翻炒红烧肉,动作熟练,锅气十足。

“这道红烧肉,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。”李哲站在一旁,对着镜头说道,“小时候家里穷,只有逢年过节,外婆才会做一次红烧肉。那种味道,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。”

“所以您才坚持不用机器,而是用手工制作”主持人问。

“是的。”李哲点头,“我们想做的,不只是味道,还有情感。每一块红烧肉,都是一段回忆。”

直播间里,弹幕刷屏:

“李老板太励志了”

“我也想吃一口童年的味道。”

“这才是真正的匠心精神。”

直播结束后,李哲回到办公室,韩春燕已经在等他。

“电视台那边说,今晚的直播反响很好。”韩春燕递上一份数据报告,“观看人数突破了五百万,评论区几乎全是好评。”

“辛苦了。”李哲接过报告,翻看几页后点头,“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。”

“不过”韩春燕犹豫了一下,“有个投资人又联系我了,说想投资我们。”

李哲沉默片刻,然后缓缓说道:“告诉他,我们暂时不考虑融资。”

“可他说,错过这次机会,可能就再没机会了。”韩春燕皱眉。

“我知道。”李哲语气坚定,“但我们不能为了扩张而扩张。我们要做的是把味道稳定下来,把流程标准化,把人培养出来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走得更远。”

韩春燕点头:“我明白了。”

就在这时,林巧梅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新的菜单:“李哲,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推出外婆系列比如炖牛肉、炖排骨,都是家常味道。”

“好主意。”李哲眼睛一亮,“我们不只是做一道菜,而是打造一个记忆的系列。”

“那我来负责设计菜单。”林巧梅点头,“还要做宣传页,配上一些老照片,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。”

“好。”李哲点头,“我们不只是卖菜,我们是在卖回忆。”

夜幕降临,餐厅依旧灯火通明。后厨里,老陈带着学徒们收拾锅具,小赵在记录今天的火候变化。

“师傅,今天的炖鸡火候比昨天稳多了。”小赵翻看笔记本。

“是啊。”老陈点头,“你小子进步不小。”

“谢谢师傅。”小赵真诚地说。

“记住,做菜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门心术。”老陈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用心去做,才能做出真正的味道。”

小赵郑重地点头:“我会的。”

前厅里,林巧梅和谭静雅正在总结今天的运营情况。

“今天的翻台率比上周提升了百分之十五。”谭静雅翻看数据,“而且复购率也在上升。”

“说明我们的味道稳定了。”林巧梅点头,“接下来,就是标准化和培训。”

“我已经让韩春燕开始整理培训手册。”谭静雅补充,“从选材、切肉、调味、火候,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说明。”

“很好。”林巧梅点头,“我们要做的,不只是复制,而是传承。”

夜风轻轻吹过,带走了红烧肉的香气,也带来了新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