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重生1988,我在苏联当倒爷 > 第60章 青年联合会会长

按照当初的清单,这次一共需要10万箱罐头和七万两千箱白酒,但是陈卫民手里的物资只有四万箱罐头,白酒倒是足够,有七万八千箱白酒。看小说就到WwW.BiQuGe77.NEt

罐头远远不够。

陈卫民承诺,在未来一个月内,把所有物资全部支付到位。

这次给陈卫民运送物资的专列,一共有二十二个车厢,经过改造后,一个专列最多只能拉走一百五十辆左右汽车。

车厢改造工作,也交给了高尔基汽车厂,作为报酬,陈卫民额外支付了两千箱二锅头。

整个物资的交接是一项大工程。

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

而且,指望这一条专利,至少要运到年底才能把这三千多辆车子运回国内,所以,陈卫民还得去莫斯科协调一下铁路部门,最好在k3和k19后面加挂几个专用车厢,源源不断的向国内运输。

而协调工作并不轻松,陈卫民已经决定,过段时间后,他会再去莫斯科,相信莫斯科市长的儿子戴什坎特能够帮助他。

实在不行,还有叶戈尔的秘书阿尔焦姆。

当得知厂里得到了几万箱罐头和白酒之后,整个高尔基汽车厂两万多名职工沸腾了,整个汽车厂好像又活过来了一般。

晚上回到住处,陈卫民和胡大海迫不及待的商量起来海鸥生产线的事情。

拿到海鸥生产线的难度,应该不大,对高尔基汽车厂来说,能用一堆废旧钢材交换一批他们急需的物资,何乐而不为?

关键在国内计委,他们同意不同意陈卫民搞一条汽车生产线还未可知。

“老胡,你跟第一批车回去吧。”

胡大海说道:“确实该回去了,还缺这么多物资,王杏一个人忙不过来,而且我先回去和国家计委咨询一下,是否允许我们搞汽车。”

“老胡,这事就靠你了哈。”

“老板放心,要是咱们能搞出一条汽车生产线,也不枉活这一辈子。”

三天后,第一批车装车完毕,高尔基汽车厂和铁路部门协调之后,火车缓慢驶出了高尔基汽车厂,缓缓向东方开去。

高尔基汽车厂两万多名职工,每人都分到了两箱午餐肉和两箱白酒。

有的人现场就打开开吃,先填饱肚子再说。

但是也有人意识到,这四箱物资完全可以换取足够一家人生活两个月的面包和酸黄瓜。

高尔基汽车厂外面竟然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市。

陈卫民的目光,就没离开那两辆海鸥。

陈卫民又试探性的和沙尔瓦提过几次海鸥生产线和技术资料的事,沙尔瓦都搪塞过去了。

陈卫民非常无奈,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。

不过,陈卫民也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沙尔瓦身上。

在高尔基汽车厂待了好几天时间,陈卫民也逐渐摸清楚了高尔基汽车厂的情况。

高尔基汽车厂青年联合会会长伊凡·库帕拉,在厂里的影响力很大,尤其是在三十五岁以下年轻职工中,更是一呼百应。

甚至某些时候,高尔基汽车厂党委都要征求青年联合会的意见后,才会具体实施。

索菲亚和陈卫民坐在车子里,看着不远处的伊凡.库帕拉,问道:“暴死,你确定要和他接触吗?”

“是的,沙尔瓦始终不肯松口,我只能通过他或者副厂长们打开突破口,但是你也接触过那些副厂长,他们都是沙尔瓦的铁杆盟友,如今,高尔基汽车厂只有伊凡能帮助我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