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

“若为追求数量而一味赶工,恐火器品质难以保证,臣等忧虑,粗制滥造的火器一旦上阵,极易炸膛伤兵,反而得不偿失。看小说就来m.BiQugE77.NET”

“故而臣等宁愿慢些,也要确保每一支火枪皆能可靠。”

“绝不能炸膛!”崇祯的声音瞬间变得低沉而严厉,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。

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明末边军的惨状:各地军器局上下勾结,层层盘剥,偷工减料,粗制滥造之风盛行。

那些劣质的火器,非但不能杀敌,反而成了己方士兵的催命符。

战场上火器炸膛事故频发,导致许多明军士兵宁愿舍弃火器,手持冷兵器上阵,甚至在遭遇敌军时,宁可抛弃火器而逃,无异于扛着一根烧火棍,被敌人近身后便一溃千里,完全丧失了火器应有的压制力。

这样的教训,他绝不能让它在大宋重演!

崇祯深吸一口气,语气稍缓,沉声道:“火器质量,乃军中将士性命所系,亦是国家社稷安危之本,绝不容一丝一毫的马虎与投机!”

“自今日起,军器局所制每一支火器,无论枪、炮,皆须实行记名制,工匠造枪,便在枪身刻上其姓名或印记。”

“日后若有火器炸膛,或因质量问题导致伤兵损毁,朕必将追查到底,严惩不贷!工匠本人及其督造官员,皆需连带担责,绝不姑息!”

赵鼎闻言,心中一凛,随即恭敬领旨。

他本就是个责任心极强的官员,对工部事务亲力亲为。

被崇祯破格提拔为工部尚书后,赵鼎正愁无机会大展拳脚,而今陛下赐下这记名追责之策,虽严酷却公正,恰好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