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3章
按照大宋旧制。看小说就到WwW.BiQuGe77.NEt
枢密院是掌全国军事决策、调兵权、指挥权,是中央最高军事行政与指挥机构。
可直接参与军事决策和执行全流程,是“能调动、能指挥”的实权机构。
大宋推行“重文轻武”,认为文官无兵权野心,可放心掌军权。
通过“二府制”将中书省(掌行政)与枢密院(掌军事)地位平等,互不统属,且都对皇帝负责,以此来避免“相权加军权”的权臣风险。
但即使如此,枢密院也并非独大,它有调兵权,却无统兵权。
军队日常管理由三衙负责,形成了“枢密院调兵、三衙统兵、将帅临时领兵”的三角制衡。
例如,靖康元年金兵南下。
枢密院根据军情,制定调兵防御计划;
计划经皇帝批准后,枢密院下发“调兵符”给三衙(殿前司等);
三衙根据调兵符,派遣军队至黄河防线;
宋钦宗任命步军都指挥使何灌为临时将领,率兵驻守在南岸的滑州,加固南岸防线,随时准备支援北岸。
战争结束后,将领交回兵权,军队归三衙管理,调兵符回收枢密院。
但这样,会导致“兵不识将,将不识兵”,军队战斗力低下。
何灌在大宋也算名将,结果防守黄河防线时,北岸梁方平的溃败来得太快、太突然,溃兵争抢渡河南逃,河上的桥梁被挤断,无数士兵落水淹死。
何灌的部队在南岸目睹了北岸的惨状,军心瞬间崩溃,“余众皆溃”。
何灌虽然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将(曾与童贯北伐,后在抗金战斗中表现英勇),但在此情况下,他也无法控制住局面,部队一哄而散。
何灌本人一路南撤,后来力战殉国。
不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,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令行禁止,更别说普通将领。
崇祯改组枢密院,便是为了让将领练兵领兵,提高军队的战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