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功宴的喧嚣尚在洛阳城头缭绕,翌日清晨,南宫德阳殿内却已笼罩在一片异样的肃穆之中。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.BiquGe77.NeT
文武百官依品阶肃立,然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——
有功臣的意气风发,有旧臣的忧心忡忡,更有观望者的忐忑不安。
曹操身着朝服,腰佩太后所赐宝剑,立于御阶之下首位。
他目光平静地扫过满朝公卿,如同猛虎审视着自己的领地。
珠帘微动,何太后与少帝刘辩升座。短暂的朝仪之后,曹操向前一步,朗声道:
“太后,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整个德阳殿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。
“洛阳经此大难,虽赖太后洪福、将士用命得以保全,然臣观当今局势,为社稷长治久安计,为中兴汉室大业故——”曹操声音陡然提高,
“臣恳请迁都许县!”
“迁都”二字如同惊雷,在德阳殿内炸响。
短暂的死寂后,太仆鲁旭第一个出列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激动得胡须颤抖:
“曹公!万万不可!洛阳乃高祖所定之都,光武中兴之地,二百载基业,宗庙社稷所在!岂能轻言迁都?此乃动摇国本之举!”
太尉杨彪也随之出列,语气沉稳但立场鲜明:
“曹公,迁都非同小可。”
“洛阳虽经战火,然宫室犹存,宗庙尚在。”
“且洛阳为天下之中,四方辐辏,若轻易弃之,恐失天下人心!”
一时间,殿内议论纷纷,大多是对迁都之议的质疑。
曹操神色不变,待议论声稍歇,方才缓缓踱步至殿中。
他目光如电,扫过众臣:
“诸公口口声声''祖宗基业''、''天下之中'',本公试问:
董卓焚掠之时,这祖宗基业何在?十常侍祸乱宫闱之时,这天下之中可曾护得天子周全?”
他声音陡然转厉:
“诸公莫不是要太后与陛下,守着这一片废墟,做那亡国之君吗?”
这番话掷地有声,许多大臣都低下了头。
议郎许靖出列反驳:
“曹公此言差矣!洛阳乃天下根本,岂能因一时困顿而轻弃?”
“当年光武皇帝中兴汉室,不也定都洛阳?此乃天命所归!”
曹操闻言大笑:
“许议郎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!光武皇帝定都洛阳,是因时制宜。如今天下大势已变,岂能墨守成规?”
他大步走向殿门,手指远方:
“诸公可敢与本公同登城楼一观?”
“北有袁绍虎视冀州,东有袁术盘踞南阳,西有董卓败而不亡,南有刘表坐拥荆襄!”
“洛阳已是四战之地,危如累卵!”
太常种拂颤巍巍出列:
“曹公,老臣在洛阳六十载,宗庙、陵寝皆在此地。若迁都许县,祖宗祭祀何以维系?此乃不孝啊!”
曹操转身,目光炯炯:
“种公!孝道之大,在于保全宗庙,延续国祚!”
“若守在此地,致令社稷倾覆,那才是真正的不孝!”
他环视众臣,声音响彻大殿:
“在洛阳,我等是守成之臣;”
“在许县,我等是开基之臣!”
“诸公是要做那抱残守缺的庸臣,还是愿随本公做那中兴汉室的功臣?”
这时,一直沉默的荀彧出列,向御阶和众臣行了一礼:
“诸公,曹公之议,实为深谋远虑。”
“彧近日核查府库,洛阳存粮仅够三月之用。而许县周边,沃野千里,正是屯田养兵之地。”
他转向那些担忧礼仪的官员:
“至于都城规制,可先以许县为行在,待天下安定,再议还都。此乃权宜之计,非弃旧都也。”
荀彧的这番话,有理有据,让许多官员陷入了沉思。
就在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之际,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一个浑身浴血的斥候踉跄而入,嘶声禀报:
“急报!袁绍大军已至河内,距洛阳不足二百里!”
斥候的急报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泼入冷水,德阳殿内顿时一片哗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