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三国:开局截胡何太后 > 第13章 董卓,你来晚了!

何太后那句带着颤音的“董卓究竟何时会来”,如同悬在洛阳上空最后的疑问,让书房内的空气都凝滞了几分。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.BiQuge77.Net

曹操看着眼前这位强装镇定,实则已如惊弓之鸟的未亡人,心中那份属于男人的保护欲与政治家的冷静交织在一起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而充满力量:

“太后放心,董卓跋涉而来,其军必疲。而我洛阳,经此整肃,固若金汤!他若敢来,必叫他碰得头破血流!”

他转向荀彧:

“文若,依你之见,董卓前锋新挫(指李傕郭汜发现洛阳有备,未敢直接进攻,历史上也确实如此),其主力何时能至?”

荀彧略一沉吟,冷静分析道:

“明公,董卓大军携带辎重,行程缓慢。其前锋既已抵达渑池附近,其主力距此应不超过两日路程。”

“若其急于求成,不顾士卒疲敝,强行军的话,最快……明日午后,其先锋便可抵达洛阳西门外。”

“明日午后……”曹操目光闪动,心中迅速盘算。

“时间紧迫,但足够了!内部已基本肃清,城防也已加强,马镫虽然只装备了少量精锐,但关键时候也能起到奇兵作用。最重要的是,气势不能输!”

“好!”曹操断然道。

“文若,还需劳烦你,立刻起草一份太后懿旨,措辞要严厉,申明董卓无诏擅离驻地,引兵逼近京畿,形同叛逆!责令其即刻退兵,听候朝廷发落!”

“彧明白!”荀彧领命,立刻走到书案前,铺开绢帛,略加思索,便奋笔疾书。

他文笔老辣,片刻功夫,一篇义正词严、斥责董卓狼子野心的檄文便已草就:

“盖闻明王御宇,必仗忠良;圣代膺图,当诛奸慝。我炎汉肇兴,历世二百余载,高帝提剑定关中,光武披荆复洛邑,功德昭于日月,恩威播于四海。今主少国疑,朝野震动,董卓陇西匹夫,鹰视狼顾,拥强兵屯于洛郊,窥窃神器,潜蓄异心,其祸之萌,已见端倪。谨布丹诚,昭告天下,共举义旗,先除祸本!

……

昭宁元年某月”

曹操看过,点头赞许:

“甚好!盖上太后玺印,多抄录几份!董卓兵临城下之时,便是此文传遍三军之时!”

他又对何太后躬身道:

“太后,明日还需烦请您凤驾亲临城楼,以安军民之心,以正朝廷之名!”

何太后看着曹操那自信而决断的神情,仿佛找到了主心骨,用力点了点头:

“一切……依孟德安排。”

……

接下来的时间,洛阳城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。

曹仁进一步完善城防,滚木礌石、火油金汁准备充足;

曹洪将皇宫守得铁桶一般;

典韦和他那批装备了新式马具的核心骑兵则作为机动预备队,养精蓄锐;

就连关羽,也默然擦拭着他的青龙偃月刀,丹凤眼中偶尔闪过凛冽的寒光。

曹操更是几乎一夜未眠,与荀彧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,调兵遣将,查漏补缺。

他要给远道而来的董卓,准备一份“丰厚”的见面礼。

翌日,午后。

深秋的太阳有气无力地挂在西边天空,散发着苍白的光。

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和尘土,在洛阳城西外的原野上打着旋儿。

地平线上,先是出现了一些晃动的黑点,如同蚁群。

紧接着,黑点越来越多,连成一片,最终化作一股望不到边的黑色潮水,伴随着沉闷如雷的马蹄声和脚步声,缓缓向着洛阳城蔓延而来。

旌旗招展,刀枪如林,一股混杂着汗味、马粪味和肃杀之气的压迫感,随着风远远传来,让城头上每一个守军都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。

西凉军,终于到了!

这支军队看起来确实彪悍,骑兵众多,甲胄也算齐全,但仔细看去,便能发现许多士卒脸上带着长途行军后的疲惫,马匹也显得有些无精打采。

显然,为了尽快赶到洛阳,董卓下了死命令,让部队付出了不小的体力代价。

中军大旗下,一个体型肥硕如山、身着黑色重甲、满面虬髯、眼露凶光的巨汉,正勒住战马,眯着眼睛打量着远处的洛阳城。此人正是董卓!

他原本以为,此时的洛阳应该是一片混乱,城门大开,甚至会有“喜迎王师”的官员出来迎接。

毕竟,他收到的密报(来自某些已被清洗的十常侍余党)显示,洛阳城内斗激烈,何进已死,宦官覆灭,正是权力真空之时。

然而,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心头一沉。

洛阳城墙高大坚固,城楼上旌旗密布,迎风招展,旗帜上清晰地绣着“曹”、“汉”、“司隶校尉”等字样。

守城的士兵盔明甲亮,刀枪雪亮,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城垛,眼神警惕地盯着城下,没有丝毫混乱的迹象。

整个城池,透着一股森严壁垒、严阵以待的气势!

这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!

“怎么回事?!”董卓粗声粗气地吼道,声音如同破锣。

“洛阳城为何如此戒备?何人在主持城防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