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书民国开蛋糕店 > 第49章 何家

何春玲脚步轻快地赶到家,在巷子口咬咬牙买了三斤碎白米。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.BiquGe77.NeT

这是一片靠近码头的老旧房子,离租界也不算远。

灰墙黑瓦的屋子里挤满了讨生活的人:商行里跑腿的学徒、扛大包的力工,还有靠码头过活的短工。

弄堂里的房子像摞起来的积木,挤得连阳光都要侧身才能钻进来。

头顶的竹竿上晾着各家的衣裳,青布褂子、蓝布裙、打补丁的裤头在风里晃悠,时不时有木盆倾出的污水溅在路面,留下一片片湿漉漉的水痕,混着墙角青苔的腥气,在潮湿的空气里发酵。

老家闹旱灾,何家早早卖掉了老家的田地到了申城。

租了巷底一楼的一间小房,一个月七块大洋,十来个平方被木板隔成两间,外间摆着一张掉漆的方桌和两条长凳,里间塞着两张床。

厨房是后院搭的棚子,几根竹竿支着油布,风一吹就哗啦啦响。

全家五口人全靠爹在租界拉黄包车,再加上娘给大户人家洗衣裳的活计才凑合。

前几日刮冷风时漏了雨,妹妹春杏着了凉,咳嗽得整夜睡不着,巷尾保和药铺的几包草药喝下去,半点不见好。

里间的床上,春杏盖着打补丁的薄被睡得正沉。

何春玲放轻脚步走过去,伸手探了探妹妹的额头 —— 万幸,没再发烧。她转身往厨房去熬药,就听见院门口传来娘的声音。

“春玲啊,药买回来了?”

何大娘掀着褪色的蓝布门帘走进来,身上那件深灰棉袄的袖口磨得发亮,头发用一根旧木簪挽成小小的髻,露出的鬓角沾着几缕白丝。

她双手通红,指关节肿得像萝卜。

“娘,我正煎着呢。” 何春玲回头应着,目光落在母亲手里拎着的一条毫无动弹的死鱼。

“这药是租界济生堂买的,价高药效肯定好。”

“今天运气好,去买菜刚好鱼贩子收摊,最后一条鱼就便宜卖给我了。”

何大娘举着手里的鱼给她看,眼角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,“你看看,刚死的,新鲜着呢,晚上给你们姐弟仨炖鱼汤喝。”

她把鱼放进水盆,转身进里间看春杏。

这时,十一岁的小弟何平安像只小炮仗似的冲进来,手里举着个麻布袋子,嚷嚷着:“娘!大姐!我捡着好东西了!”

他献宝似的把袋子递到何春玲面前,里面是塞的乱七八糟的纸壳子,间隙还有一些烟盒。

这一带的半大孩子都靠这个换钱,春杏病着不能动,平安就天天揣着袋子在码头和垃圾堆里转悠。

“平安真能干。” 何春玲摸了摸弟弟枯黄的头发,“倒出来看看有没有湿的,摆到窗台上晒晒。”

外间传来米缸开盖的轻响,何大娘捏着碎米的声音带着点心疼:“你咋又买白米了?家里还有玉米杂面呢。”

她一边说一边摸着白米,“白米多金贵,一斤能换两斤白面,煮面糊糊够吃好几天了。”

“二妹病着,得吃点米粥。” 何春玲把陶罐里的药汁倒进粗瓷碗,对着热气轻轻吹着,“娘,我在租界的糕点铺子找着活了,管一顿饭,一个月给八块大洋呢。”

何大娘刚从米缸抓了两把米,想了想又抓了一小把放回米缸。

听到这话她猛地抬起头,眼睛里冒出一抹光:“八块大洋?哪家铺子这么大方?我天天洗衣裳,还得抢活儿干,一个月才十块大洋。”

何春玲一边吹着药汤一边说今天去济生堂买药,正好遇上糕点铺招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