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,在地面织就出斑驳的光影,微风拂过树梢,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,拂过姜子牙的脸颊。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.Biquge77.Net他站在原地,缓缓闭上双眼,感受着这具三十岁肉身带来的充盈活力 —— 丹田处的灵力虽仅为 “凡人境(10/100)”,却如同初春的溪流般清澈灵动,顺着经脉缓缓流淌,滋养着每一寸筋骨;四肢百骸不再有衰老的僵硬与酸痛,每一次呼吸都能带动胸腔顺畅起伏,连视线都变得格外清晰,能看清百米外柳树枝头栖息的麻雀,甚至能分辨出麻雀羽毛上细微的纹路。
“这就是重生的感觉么……” 姜子牙低声呢喃,声音不再是七十岁时的沙哑颤抖,而是带着中年人的沉稳与清朗。他抬手抚摸自己的脸颊,指尖触碰到的是光滑的皮肤,没有了皱纹与松弛,只有常年修行留下的细微薄茧。他又低头看向自己的衣物 —— 身上穿着一件素色粗布袍,布料虽不华贵,却干净整洁,腰间系着一根简单的麻绳,麻绳末端挂着一个小小的布囊,布囊里空空如也,只有几片干枯的树叶,想来是重生时系统随机生成的 “初始装扮”。
就在这时,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冰冷的机械音,打断了他的思绪:“宿主重生状态确认完毕,肉身与意识绑定成功,无排斥反应。新手任务倒计时更新:2 天 23 小时 45 分。温馨提示:制作‘直钩鱼竿’需消耗一定材料,建议宿主尽快寻找合适资源,避免延误任务。”
姜子牙睁开双眼,目光投向系统提示中提及的 “直钩鱼竿”。他清楚,这不仅是新手任务的核心道具,更是吸引西伯侯姬昌注意的关键。前世他虽在渭水河畔留下 “直钩钓鱼” 的传说,却因仓促准备,鱼竿仅是临时削制的普通木杆,鱼钩也只是粗劣打磨的铁钩,如今有系统辅助,又有充足时间准备,他必须制作出更具 “奇异感” 的钓具,才能确保一击即中,让姬昌一眼记住他。
“系统,是否能解析附近可用于制作鱼竿的材料信息?” 姜子牙在意识中问道。根据系统之前展示的 “信息解析功能”,或许能快速定位合适的资源。
“信息解析功能启动,解析范围:宿主周围 1000 米,解析目标:可制作鱼竿的木材、可制作鱼钩的金属。” 系统机械音响起,紧接着,姜子牙的视野中突然浮现出淡蓝色的半透明扫描线,如同渔网般向四周扩散,扫过树木、岩石、泥土,最终停留在不远处的一片柳树林和东侧的一处山坡上。
两处被扫描线标记的区域,分别弹出淡蓝色的信息框:
【柳树林区域】
目标:百年垂柳(3 株)
材质特性:木质坚韧、纹理细腻、密度适中,不易变形、耐腐蚀
用途适配:适合制作鱼竿杆身,百年树龄木材弹性佳,可承受一定拉力
获取难度:低(树木位于磻溪村外围,无专人看管,需自备砍伐工具)
【东侧山坡区域】
目标:赤铁矿脉(小型)
材质特性:含铁量约 30%,矿石易冶炼,可锻造为粗铁
用途适配:适合制作鱼钩,赤铁锻造的钩子硬度适中,便于打磨成形
获取难度:中(矿石需挖掘、冶炼,需掌握基础冶炼技巧,附近有天然石块可作简易熔炉)
姜子牙眼前一亮,这两处资源恰好满足制作直钩鱼竿的需求 —— 垂柳木质坚韧且有弹性,是制作鱼竿的上佳材料;赤铁矿虽含铁量不算高,但足够打造一枚小小的直钩,且距离不远,节省了赶路的时间。他当即决定,先前往柳树林挑选合适的垂柳,再去东侧山坡挖掘铁矿,争取在天黑前完成材料收集。
整理好思路,姜子牙迈开脚步,朝着柳树林的方向走去。刚走没几步,他突然想起系统的 “御风术”—— 虽然新手任务未要求使用技能,但 “御风术” 能提升移动速度,或许能节省不少时间。他尝试着调动丹田中的灵力,按照在系统空间中演练的步骤,将灵力沿手臂经脉汇聚至掌心,双手快速结出 “风印”,口中默念咒语:“风随我动,速如奔雷!”
咒语落下的瞬间,一股淡青色的风从脚下升起,轻轻托住他的身体。姜子牙只觉得双脚一轻,仿佛踩在柔软的云朵上,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滑行。他心中一喜,连忙控制灵力输出,将速度调整为步行的两倍 —— 太快容易引起村民注意,太慢则失去了使用技能的意义。
就这样,姜子牙踩着淡青色的风,沿着林间小路平稳滑行。沿途的树木、草丛飞速向后倒退,却听不到丝毫脚步声,只有风声在耳边轻轻呼啸。他一边滑行,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 —— 这片树林植被茂密,除了垂柳,还有杨树、桦树、松树等,林间偶尔能看到野兔、野鸡等小动物跑过,远处隐约传来磻溪村的鸡鸣声,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。
约莫一刻钟后,姜子牙抵达了柳树林。这片柳树林位于磻溪村的西侧,紧邻渭水河畔,共有十余株垂柳,其中三株树干粗壮,枝繁叶茂,正是系统标记的 “百年垂柳”。姜子牙停下 “御风术”,走到最大的一株垂柳前,抬手抚摸树干 —— 树干直径约有两尺,树皮呈灰褐色,纹理粗糙却紧实,能清晰地感受到木材内部蕴含的坚韧力量。
他绕着垂柳走了一圈,仔细观察树枝的生长情况。制作鱼竿需要选择树干顶端的侧枝,侧枝需笔直、无弯曲、无虫蛀,长度约七尺(约合现代 1.6 米),直径约一寸(约合现代 3 厘米),这样的尺寸既便于握持,又能保证鱼竿的弹性。经过一番挑选,他最终选定了一根从树干顶端斜生而出的侧枝 —— 这根侧枝笔直修长,表皮光滑,没有任何虫蛀的痕迹,末端还带着几片嫩绿的柳叶,显然生命力旺盛。
接下来是砍伐树枝。姜子牙翻遍了身上的布囊,除了几片干枯的树叶,什么工具都没有。他眉头微皱,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,最终落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灰色岩石上 —— 这块岩石边缘锋利,形似斧头,或许能用来砍伐树枝。
他走到岩石旁,弯腰将岩石搬起。岩石约有三十斤重,对于前世七十岁的他来说,搬起岩石需要费很大力气,但如今这具三十岁的肉身力量充沛,他轻松便将岩石举起。他尝试着用岩石的锋利边缘在垂柳侧枝的根部划了一下,岩石边缘轻松切入木材,留下一道清晰的划痕。
“可行。” 姜子牙心中暗道。他调整好姿势,双手紧握岩石,按照在昆仑山学习的 “劈砍技巧”,将岩石对准侧枝根部,均匀发力。“咔嚓” 一声轻响,岩石边缘深深切入木材,木屑飞溅。他继续发力,每隔一寸便砍一刀,确保切口平整,避免损伤树枝的完整性。
约莫半个时辰后,随着最后一刀落下,“咔嚓” 一声,垂柳侧枝应声断裂。姜子牙小心翼翼地将树枝扛在肩上 —— 树枝长约七尺,重量约有十斤,扛在肩上并不费力。他又在柳树林中寻找了几片宽大的柳叶,用麻绳将柳叶捆在树枝的末端,当作临时的 “标记”,便于后续加工时区分首尾。
处理完垂柳树枝,姜子牙再次施展 “御风术”,朝着东侧山坡的方向飞去。东侧山坡距离柳树林约有三里路程,沿途需要穿过一片农田和一条小溪。此时正值初夏,农田里的小麦已经抽穗,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,几名农夫正在田间劳作,有的弯腰除草,有的挥舞着锄头松土,看到踩着风滑行的姜子牙,都停下手中的活计,好奇地打量着他。
“那是谁啊?怎么脚下有风?” 一名年轻的农夫放下锄头,指着姜子牙的方向,对身边的同伴说道。
“看穿着像是外乡人,莫不是个修行者?” 同伴眯起眼睛,仔细观察着姜子牙,“听说昆仑山有修行者能呼风唤雨,说不定这位就是从昆仑山来的。”
“可别是骗子,前阵子村里来了个道士,说能治百病,结果骗了张老栓家的两吊钱就跑了。” 另一名年长的农夫警惕地说道。
姜子牙听到了农夫们的议论,却没有停下脚步 —— 他如今急于收集铁矿,没有时间解释,且过早暴露身份可能会给新手任务带来变数。他只是微微加快了 “御风术” 的速度,快速穿过农田,来到小溪边。
小溪宽约两丈,水深约一尺,溪水清澈见底,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。姜子牙没有绕路,而是直接踩着风掠过水面 —— 淡青色的风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涟漪,他的身影如同蜻蜓点水般,瞬间便到了小溪对岸。这一幕再次让农田里的农夫们惊叹不已,议论声变得更加热烈。
穿过小溪,便来到了东侧山坡。这座山坡不高,海拔约有两百丈,山坡上覆盖着稀疏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,系统标记的 “赤铁矿脉” 位于山坡的中部,那里的土壤呈暗红色,与周围的黄土壤形成鲜明对比,显然是铁矿暴露在外的痕迹。
姜子牙走到暗红色土壤旁,蹲下身子,用手指捻起一点土壤 —— 土壤质地坚硬,里面夹杂着细小的暗红色颗粒,放在阳光下观察,能看到微弱的金属光泽。他又用之前搬来的青灰色岩石,在地面上挖了一个约一尺深的坑,坑底露出了几块拳头大小的暗红色矿石,正是赤铁矿。
“果然是赤铁矿。” 姜子牙心中确认。他将岩石当作铲子,开始挖掘铁矿 —— 赤铁矿埋在土壤下约一尺深的地方,挖掘起来并不困难,只是需要耗费体力。他一边挖掘,一边将挖出的铁矿石堆放在一旁,挑选出杂质较少、体积较大的矿石,细小的碎石和土壤则重新填回坑中,避免留下明显的挖掘痕迹。
挖掘铁矿比砍伐垂柳更加耗时,不知不觉间,太阳已经西斜,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,远处的磻溪村升起了袅袅炊烟,空气中传来饭菜的香味。姜子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看着堆在一旁的铁矿石 —— 约莫有五十斤,足够打造十几枚直钩,远超所需数量。他满意地站起身,将铁矿石分成两堆,用藤蔓捆成两个包裹,分别扛在左右肩上。
就在这时,系统的机械音再次响起:“检测到宿主已收集‘垂柳树枝’‘赤铁矿’两种核心材料,新手任务材料收集进度:100%。温馨提示:当前时间为傍晚时分,建议宿主尽快寻找临时住所,避免夜间在野外停留,野外可能存在野兽、山贼等危险。”
姜子牙抬头看了看天色,确实已经不早了。夜间在野外停留不仅有危险,也无法进行冶炼铁矿、加工鱼竿的工作。他想起之前路过的磻溪村,那里距离渭水河畔仅一里路程,且有村民居住,或许能找到临时住所,甚至能借到冶炼所需的工具。
打定主意,姜子牙扛起铁矿石,施展 “御风术”,朝着磻溪村的方向飞去。磻溪村位于渭水河畔的平原上,共有百余户人家,房屋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,少数富裕人家则是砖木结构。此时正值晚饭时间,村里的街道上行人不多,偶尔能看到几个孩童在门口玩耍,或是妇人端着饭碗在门口闲聊。
姜子牙在村外停下 “御风术”,将铁矿石和垂柳树枝放在一棵老槐树下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袍,确保自己看起来不那么 “怪异”,才迈步走进村子。刚走进村口,他便看到一位坐在门口纳鞋底的老妇人,老妇人约莫六十岁,头发花白,脸上布满皱纹,眼神却很慈祥。
姜子牙走上前,微微躬身行礼,语气恭敬地说道:“老夫人您好,在下姜子牙,乃外乡游子,途经贵地,天色已晚,想在村里借住一晚,不知是否方便?”
老妇人抬起头,上下打量了姜子牙一番 —— 见他衣着虽朴素却干净,言行举止有礼,不像是坏人,便放下手中的针线,笑着说道:“原来是姜先生,快请坐。借住一晚倒是无妨,只是老婆子家只有一间茅草屋,条件简陋,怕是委屈了先生。”
“老夫人客气了,能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,在下感激不尽。” 姜子牙连忙说道,心中松了一口气 —— 没想到初次接触村民便如此顺利。
老妇人起身,领着姜子牙走进茅草屋。茅草屋不大,分为内外两间,外间是厨房和客厅,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,墙角堆着一些柴火;内间是卧室,摆放着一张土炕和一个旧木箱。老妇人给姜子牙倒了一碗热水,说道:“先生一路辛苦,先喝碗热水暖暖身子。老婆子姓王,村里人都叫我王婆婆,先生要是不嫌弃,就叫我王婆婆吧。”
“多谢王婆婆。” 姜子牙接过热水,喝了一口,暖流顺着喉咙滑下,驱散了挖掘铁矿带来的疲惫。他看了一眼墙角的柴火,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,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—— 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,帮助王婆婆做些事情,既报答借住之恩,也能借此拉近与村民的关系,为后续在渭水河畔钓鱼时获得村民支持打下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