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天幕:开局自由搏击! > 第217章 乾隆:我喜欢金丝楠木

刘备望着天幕上的草原风光,轻抚长须。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.Biquge77.Net

“孔明你看,这身后事的安排,真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。”

他转头对诸葛亮感叹,“有人盼着君臣同堂,共享后世香火;有人却宁愿化作青烟,彻底回归天地。”

诸葛亮羽扇轻摇,目光中透着思索:

“元朝皇帝这般安排,虽然与我汉家的礼制不符,却也算是......另辟蹊径,他们想要的安宁,也确实得到了。”

刘邦先是一愣,随后用力拍了下大腿。

“这招够绝,够狠!也不在乎有个万一,自己能不能找到了。”

他叉着腰,“虽然方法野了点,但效果确实好啊!至少不用像我们老刘家的陵墓那样,坟头都快被人刨烂了........”

“更不用像宋朝皇帝,连脑袋都被人做成酒器!”

汉武帝刘彻想到自己那被盗多次的茂陵,内心十分复杂。他握紧拳头又缓缓松开。

“用这种方法来保全身后安宁,虽然不合礼数,但确实有用。要是我的茂陵......”

他摇摇头,挺直了腰板,“朕身为汉家天子,终究不能效仿这种草原上的方法。"

元朝的秘葬制度,以其极端性和有效性,让元朝之前的古人们大开眼界。

尤其是那些为自己陵墓被盗而感到烦恼的帝王们,一时间“找不到也挺好”成为了许多帝王心中盘旋的念头。

但说句实话,他们真的不是很想用这个方法。

毕竟,中原和草原是不一样的,很难像草原那样实现完全隐秘的安葬。更重要的是:

宗庙制度早已深入人心,帝王陵寝不仅是安息之所,更是承载祭祀礼仪、彰显正统地位的重要象征。

如果效仿元朝秘葬,将导致后世无从祭拜,这与中原王朝的礼制完全相悖。

因此大部分的皇帝还是决定要维持传统的陵寝制度,让子孙后代能够岁岁祭祀,永续香火。

与此同时,大明的皇帝们就有些紧张了,毕竟下一个就轮到明朝了,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幸运儿,从这场大逃杀中活了下来。

【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,除了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和一个景泰帝朱祁钰,其余十四位都建有正式陵寝。】

【明朝起初定都南京,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就葬在了南京钟山,即明孝陵 。】

【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,此后明朝所有皇帝的陵墓就都在北京了,一共13座,合称明十三陵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。】

朱元璋看着天幕,确认了自己和马皇后长眠孝陵,而子孙后代几乎都葬于北京,他故意把脸一板,对朱棣方向“发难”道:

“老四!瞧瞧你干的好事,把你爹和你娘,我们两个老家伙,就这么孤零零地扔在金陵城了,你个不孝子!”

朱棣在一旁,立刻感到后颈一凉,这也能怪我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