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59,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> 第83章 博弈

然而,就在赵四准备带领团队对磨损齿轮进行最后的精密修形时,意料之外的阻力出现了。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.BiquGe77.NeT

来自部属某设计院的资深高工,专家组内年纪最长、资历最老的陈高工,在第二次技术协调会上,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
“我不同意对这对齿轮进行修复!”陈高工推了推老花镜,语气严肃,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感,“齿轮磨损到这个程度,齿面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和硬化层破坏,疲劳强度严重下降!”

“就算暂时修平了齿形,恢复了啮合,那也是表面文章!根子已经坏了!在重载、冲击载荷下,极有可能发生断齿的灾难性事故!”

他环视会场,目光锐利:“到时候,打坏的不仅仅是一对齿轮!很可能波及整个主轴箱!甚至损坏床身!损失更大!这个责任,谁来负?”

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。几位厂领导和技术干部面面相觑,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。陈高工的话并非没有道理,断齿的风险确实存在。

“陈老说的对,安全第一啊。”一位厂领导小声附和。

“可是…不修复,又能怎么办呢?等备件遥遥无期啊…”生产调度干部一脸愁容。

王工眉头紧锁,没有立刻表态,目光转向赵四。

赵四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。他知道,必须用无可辩驳的技术依据来回应这位老专家的质疑。

“陈高工,各位领导。”赵四语气平静但坚定,“您提出的断齿风险,确实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。”

他走到黑板前,拿起粉笔,迅速画出了那对螺旋锥齿轮的简化受力分析图。

“但风险的大小,取决于对磨损程度的准确判断和修复方法的科学性。”

他指向自己测量记录的齿面磨损数据:“根据我们的精密测量,磨损深度最大处为0.15毫米,且主要发生在齿面中下部,齿根圆角过渡区域完好。”

“更重要的是,”他加重了语气,“经过金相抽检和硬度测试,磨损区域的次表层并未发现明显的疲劳裂纹扩展迹象,硬化层虽有减薄,但核心区的硬度梯度仍保持在安全范围内。”

他放下粉笔,拿起一份计算稿:“这是根据修复后的预期啮合印痕和载荷谱,进行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。”

“计算结果表明,在额定工况下,修复后齿轮的安全系数仍可达到2.8,远高于一般工业设备要求的1.5的安全底线。即使考虑一定的过载冲击,也在可控范围内。”

陈高工眉头紧皱,拿过计算稿仔细查看,一时没有反驳。

赵四继续推进他的论点:“至于修复方法,我们并非简单的‘修平’。而是基于啮合原理,采用‘微量修形’技术。”

他在黑板上画出修形示意图:“不是均匀磨掉一层,而是有针对性地对磨损凹陷进行局部填补式修磨(采用极细油石和研磨膏手工精密操作),同时对齿顶和齿端进行微量倒角和修缘,优化载荷分布,降低边缘应力集中。这不仅能恢复传动精度,更能改善啮合性能,某种程度上是‘以修代改,优化升级’。”

“当然,”赵四坦然补充,“修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着色检查,确保啮合印痕面积和位置符合最高标准(接触斑点面积大于85%,且位于齿面中部)。并且,在初始运行阶段,进行降载跑合和严密监控。”

他的论述条理清晰,数据详实,分析透彻,既承认了风险,又给出了科学的评估和可控的缓解措施。

会场里安静下来,大家都在消化他的信息。

陈高工沉吟良久,最终缓缓开口,语气缓和了许多:“你的测量数据和计算,有把握吗?”

“测量数据经过三人三次复核。计算过程请郑老师和李工程师共同验证过。”赵四肯定地回答,并将详细的原始记录和计算书递了过去。

陈高工戴上老花镜,一页页仔细翻阅,不时低声询问几个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。赵四一一解答。

最终,陈高工放下资料,长长吐出一口气,看向一直沉默旁听的江南厂总工程师:“老刘,你怎么看?技术上,赵工的分析…确实有他的道理。风险不能说没有,但在可控范围内。比无限期等待备件…更现实。”
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总工身上。他是技术上的最终决策者。